微信掃一掃
關注吉瑞祥
HOME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          ABOUT US 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NEWS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PARTY 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CORPORATE CULTURE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HR
集中用餐少不了 食品安全知多少
來源: | 作者:吉瑞祥能源 | 發(fā)布時間: 15天前 | 130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隨著春夏之交氣溫持續(xù)攀升,您的餐桌是否經得起“舌尖上的考驗”?此時高溫高濕的環(huán)境正成為細菌的“天然培養(yǎng)皿”,各類致病菌進入繁殖活躍期,而享受美味的同時,潛藏的食品衛(wèi)生安全風險更需格外警惕。

作為企業(yè),食品衛(wèi)生安全直接關系到員工的身體健康,這份食品衛(wèi)生安全注意事項,請您務必收好——從食材源頭到美味入口的每一道防線,我們共同守護。





01 食品安全基本原則



【1】人員管理

食堂員工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取得健康證明,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,佩戴口罩,保持個人衛(wèi)生。有癥狀如咳嗽、發(fā)熱、腹瀉等不得上崗。


【2】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

食品加工及用餐場所要保持清潔衛(wèi)生,有防塵、防蠅、防鼠、防蟲等設施。


【3】原料進貨查驗

食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,新鮮≠安全,安全的供應鏈同樣重要,如實記錄信息并保存憑證。




【4】儲存與保鮮

時間≠安全,食品保鮮需科學方法,防止食品變質帶來的安全隱患。




【5】加工制作過程

食品原料、半成品與成品要分開存放,設施設備要標識清楚。生熟食品要分開,加工工具、容器等要有顯著標識。


【6】食品留樣制度

食品留樣符合規(guī)范,容器專用密閉,冷藏存放48小時以上,每個品種按照標準留樣。


【7】餐具清洗消毒

餐具、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用后洗凈、消毒,炊具、用具用后保持清潔。





02 食源性疾病預防





細菌感染:米飯、蛋炒飯、冷葷涼菜、冷食類食品等容易因原料污染、交叉污染、儲存不當等原因受到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,重點防范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及其腸毒素中毒、沙門氏菌感染、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腸毒素中毒。預防措施:把好原料關,到資質合格的正規(guī)商場、超市或市場選購食材;把好加工關,需要加熱的食材一定要燒熟煮透,生鮮食材一定要消毒清洗干凈,制作過程中防止交叉污染;把好冷藏關,一次制作的量不要過大,以24小時內吃完為佳,最長不要超過48小時,做好的成品要及時冷藏保存。




諾如病毒感染:因人員、器皿以及食物交叉污染引起的諾如病毒感染。預防措施:注意個人衛(wèi)生,在制作、分發(fā)食物或餐具過程中注意衛(wèi)生,飯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細清洗雙手;做到生熟分開,熟食要完全煮熟。




有毒植物中毒:未燒熟煮透的菜豆引起的皂苷或胰蛋白酶抑制劑中毒;誤食自采野菜、野生蘑菇等引起的中毒。預防措施:計算好從食物制作到進食的時間,全程時間不要過長,食物在脫離安全保護溫度到進食不要超過2個小時;加強食源性疾病預防知識宣傳,提高對有毒植物中毒危害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,盡量不采不吃不認識的野生植物。




03 食品衛(wèi)生安全管理


【1】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

如進貨查驗、食品留樣、餐具清洗消毒等。


【2】食品安全培訓

項目部定期對員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,增強食品安全意識。


【3】自查自糾

定期組織開展自查,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加工制作,保持加工場所整潔衛(wèi)生,按照有關標準要求對餐飲具進行清洗消毒。





04 應急處理



一旦發(fā)生群體性食品衛(wèi)生安全事件,應及時組織就醫(yī),及時報告,同時封存當餐所用原材料、留樣食品、加工使用的容器和設備設施等,配合調查。



愿您享受安全的美食,

擁有健康的身體。